

2019年4月26日下午两点半,外语学院举办了以“双语加工中的一语和二语之间的互动”为题的学术讲座,主讲嘉宾是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汪昕老师。汪老师是语言学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兴趣是双语者的语言加工和认知表征等方面的课题,曾任教于多所世界名校。本次讲座由外语学院副院长姜玲老师主持,到场的还有外语学院的老师和研究生。
讲座中,汪老师由词到句深入剖析了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解释了“词”在大脑中的呈现方式,通过列举典型例句,更加清晰的阐明了双语中认知表征的问题。言语产生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部分, 首先是概念化,讲话者明确要用言语表达的意思;其次是言语组织为所表达的意思选择适当的词汇,并建立词汇的语义语法结构和发音结构;最后是发音阶段 ,讲话者利用发音器官表达出所选择的词汇。汪老师还讲到了在词汇过程中语言的选择性提取和非选择性提取,分析了二者各自的概念,其中IC模型被认为是非特定语言提取机制的理论模型。在讲解过程中,汪老师运用生动的语言示例,列举普通话中的音节诗来分析双语过程中的语言现象,深入浅出的让同学们了解了一语学习和二语习得中的语言模式。为同学们今后的语言学理论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讲座中汪老师醍醐灌顶的讲解和引发了在场同学和老师们的阵阵掌声,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了大师的魅力,享受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学术大餐。(新闻作者:李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