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首 页>>科学研究>>科研机构>>正文

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作者:
日期:2022年05月26日 14:00
浏览量:

一、机构概况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现有成员14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研究所由院级研究机构发展成为校级研究机构,并形成了老、中、青研究梯队,加强成员合作,拓宽研究思路,成果显著,如研究所至今已经获批国家社科项目(包括后期资助项目)14项。研究所的研究领域主要有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对比语言学、外语教育等。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一直积极贯彻和落实河南大学关于增强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力、竞争意识与研究氛围的号召,进行定期的研究所科研交流会,也邀请外语学院的语言学博士后和博士参与,采取多样化的模式,增强学术交流,互相促进,拓宽视野。研究所基于成员的研究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将研究所的研究方向进一步进行整合,突出研究优势,凝练为更具竞争力的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两个方向。研究所形成研究团队,打造基于团队合作的研究模式,确立更为明确的研究目标,致力于建立以研究课题为导向的研究团队,为项目申报提供有力支持。为拓展广大师生的国际学术视野,追踪研究前沿,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研究所积极协助外语学院邀请国内外学者讲学、筹办研讨会等。

研究所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致力于创新研究思维,以新思路谋求语言研究的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语言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以及过去研究还来不及解决的“旧”问题;在研究中明确以质的提高为发展目标,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行稳致远,不断坚持,努力开创语言学研究的新局面。

二、成员概况

(一)负责人简介


李淑静,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

代表性论文

1.徐盛桓,李淑静.语言研究的非线性处理:以“A and B”句型为例——语言学科理论创新探究之三[J].英语研究, 2021(02): 78-91.

2.李淑静. “不想当X的Y不是好Z”构式的语用义及其意向性解释[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 25 (03): 55-61+160.

3.李淑静. “I don’t do X”构式的语用义及其动因[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04): 2-8.

4.李淑静.意向性视域下的“个人口味谓语”研究[J].外文研究, 2016, (01): 26-32+104-105.

5.李淑静.移情偏好与医患沟通[J].医学与哲学(A), 2014, 35(01): 51-53+57.

6.David P. O’Brien,李淑静.心理逻辑理论:心理语言假设和推理角色语义学的实证研究范式[J].外国语, 2013, (06): 27-41.

7.李淑静.矛盾修辞的心智视角分析[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 (04): 38-44.

8.李淑静.心智哲学视域下的as...as表达式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 2013(06): 9-11+16+77.

9.李淑静.构式研究的嬗变[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2): 131-136.

10.李淑静.意向态度与新闻标题的建构——以莫言获奖的新闻为例[J].中国外语, 2013,10(02): 50-54+66.

11.李淑静.通感的心智“通道”[J].当代外语研究, 2012(08): 17-20+76.

12.李淑静.万能引语导入语be like的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外语, 2010, (04): 27-34.

13.李淑静. if条件句与充分条件性——if构块式理据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141-147.

14.李淑静.“as...as”构式形成的认知研究[J].外语研究, 2007(03): 18-23+112.

15.李淑静.从If条件句研究方法论看“逻辑规约度”[J].外国语, 2006(05): 48-52.

16.李淑静.幂姆:文化的守望者——幂姆的认知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01): 69-78.

17.徐盛桓,李淑静.英语原因句的嬗变[J].外语学刊, 2005(01): 56-62+112.

18.李淑静.试论英语VNX构式[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6): 14-21.

19.李淑静.英汉语双及物结构式比较[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06): 12-14+31.

20.李淑静,徐盛桓.英语陈述疑问句[J].外语学刊, 1999(02): 34-42.

21.李淑静.荷恩等级关系:常规关系的特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02): 54-55.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认知框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2010。

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2006。

(二)研究员简介

杨朝军,无党派,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外文研究》主编,河南省特聘教授,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会员(ICLA),全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学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河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翻译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开封市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第十二届政协常委,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教育科学专家库专家,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大学第十五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在Journal of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含译著)、教材等20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10余项,省厅级以上奖励多项。

刘辰诞,中共党员。博士,教授(2级),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国务院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篇章语言学。

代表性论文

1.边界分派:词汇化的认知动因.现代外语,2016.

2.边界移动与语法化.外国语,2015.

3.边界移动:语言创新的一个动因.外语学刊,2012.

4.结构边界统一体的建立:语言表达式建构的认知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

5.结构边界统一体:WH移动限制的认知视角.外国语,008.

6.界与有界化.外语学刊,2007.

7.结构和边界:语言表达式的认知基础.语言文字应用,2006.

8.论元结构:认知模型像句法结构投射的中介.外国语,2005.

9.生物语言学的新进展:存活最简理论.现代外语,2014.

10.篇章学的可接受性与文学批评的接受理论.外国文学,2011.

11.概称句容忍反例的认知动因——整体制约下的心理模型选择.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10.

12.心智哲学语言观的认知语言学视角——感受性质与语言表达.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

13.句法结构创新的社会与认知心理动因——语言基因变异遗传的一般机制.外语研究,2012)

14.殊途同归,相得益彰——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WH移动观的互补性.中国外语,2008.

15.篇章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理论关系初探.信阳师院学报,2008.

16.篇章衔接与文学性——文本批评与篇章学融合的可能性.外文研究,2019.

17.汉语可逆句的作格分析视角.外语教学,2018.

18.情景组合理论与译品风格和结构评价.外国语,2000.

19.篇章与词汇教学.外语教学,1997.

20.语言的自然性.外国语,1991.

代表性著作

1.《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外教社,1999)

2.《结构和边界》(上海外教社,2008)

3.《什么是篇章语言学》(上海外教社,2011)

4.《西方文学词典》(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学篇章语言学”(96BWW021)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篇章学与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02BWW003)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界移动与语言创新”(13BYY006)

牛保义,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河南省社科创新团队(认知语言学)首席专家,河南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留学归国人员先进个人,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工作专家咨询委员。全国体认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比较与翻译研究会(一级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

代表性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102篇。

英语附加疑问句的动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期.

新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的建构与应用.《现代外语》2011年第3期.

代表性著作

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7部

1.《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的认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构式语法研究》(外语教学育研究出版社2020).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

1.基于汉语名词、动词及动名搭配的认知语法理论构建研究(18BYY005).

2.名词指称义的情景植入理论研究(13BYY002).

张克定,博士,二级教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代表性论文

1.英汉语抽象空间位移关系构式认知对比研究,《语言、认知与翻译》,2021年第2辑:1-17。

2.抽象空间方位关系构式的结构特征与认知理据,《现代外语》,2021(3): 360-371。

3.体认原则及体认者、现实和语言的相互关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6): 71-80。

4.非现实位移事件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英语研究》(第十辑),2019: 81-90。

5.非现实位移事件的编码与突显,《外国语文》,2019(1): 1-7。

6.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以指令性if条件构式为例,《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 (6): 8-25。

7.英语非现实空间位移关系构式的认知机制与限制条件,《现代外语》,2018(5): 596-607。全文转载于《语言文字学》,2019(1): 103-110。

8.Frames of reference and the encoding of spatial loc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2017(2):355-376.

9.祈使性条件构式的言者意图及其动因,《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5): 669-679。

10.A Cognitive-pragmatic Account of English Imperative-conditional Construction,East Asian Pragmatics, 2016(2): 252-269.

11.Mandarin existential construction as a 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Its cognitive properties and discursive functions,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2016(1):91-112.

12.汉语处所主语形容词谓语构式的认知机制和聚焦过程,《现代外语》,2016(1):11-21。

13.A Cognitive Grammar approach to the SLocPAdjC in Mandarin Chinese,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2014(2):218-235.

14.关于空间关系构式的几个基本问题,《山东外语教学》,2013(3): 7 -16。

15.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互促共进——《认知语言学在行动》介评,《外国语文》,2012(5): 158-160。

16.英语句首空间附加语的语篇功能,《中国外语》,2012(5): 28-33。

17.英语方位倒装构式的认知语篇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529-541。全文转载于《语言文字学》,2011(11): 97-104。

18.汉语存现构式与英语方位倒装构式的认知对比,《外国语文研究》,2011(1): 52-64。

指示性there-构式及其意义识解,《外语学刊》,2010(6): 33-36。

19.英语语法的认知途径——《英语认知语法》述评,《中国外语》,2010(2): 106-109。

20.图形-背景论视角下的汉语存现构式,《外国语文》,2009(5): 8-12。

21.空间表达的认知语用解读,《外语学刊》,2009(2): 33-36。

22.呈现性there-构式的信息状态与认知理据,《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1): 44-49。

23.空间关系及其语言表达的认知语言学阐释,《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8。

24.主位化评述结构及其评价功能,《外语教学》,2007(5): 14-17。

25.英语there-结构的认知解释,《外语学刊》,2007(2): 81-85。

26.对称结构的认知语用解释,《外语研究》,2006(6): 26-30。

27.英语存现构造的认知解释——英语存现结构的认知与功能研究(之二),《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6): 60-64。

28.前置主位的信息状态和语篇功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 6-10。

29.语言可变性的语义基础与语用价值,《外语学刊》,2004(4): 26-31。

30.词义研究的新动向:动态意义建构论——《语言意义:语义学和语用学引论》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 315-316。

31.Verschueren的语用理论对语用句法研究的启示,《外语教学》,2002(5): 1-5。

32.倒装句的语用理据,《外语学刊》,2002(1): 68-72。

33.语言符号衍生义理据探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6): 9-12。

34.英语倒装句的语篇功能,《外国语》,2001(5): 18-24。

35.语用句法学论纲,《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 25-28。

36.句式变化的认知语用理据,《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6-10。

37.汉语语用语法研究的设想,《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86-88。

38.预设·调核·焦点,《外语学刊》,1999(4): 22-26。

39.《汉语文化语用学》介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 101-102。

40.汉语语用否定的限制条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63-65。

41.英语存在句强势主位的语义语用分析,《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2): 39-46。

42.预设与割裂句的强调,《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4): 26-30。

43.《功能语法导论》(第二版)介绍(译),《国外语言学》,1997(2): 34-35。

44.论提示中心副词“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 91-93。

45.语用预设与信息中心,《外语教学》,1995(2): 15-20。

46.Get+V-ed形式中的get之我见,《外语教学》,1989(3): 25-28。

47.V-ing形式导致歧义的原因及其排除方法,《外语教学》,1987(3): 42-45。

代表性著作

1.《信息结构·主位结构·语篇功能》,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

2.《英语认知功能探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3.《空间关系构式的认知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科学语言》,韩礼德著,张克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牛津闲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6.《英语句式的多维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系统·功能·评价——第九届全国功能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张今、张克定),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的认知研究(编号:16BYY005),2016年9月-2019年12月。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空间关系构式的认知研究(编号:10BYY001),2010年6月-2013年12月。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张今、张克定)(编号:93BWW011),1993年6月-1995年12月。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英汉语存现构式认知对比研究(编号:06JA740019),2006年12月-2009年12月。

5.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语信息句法学研究(编号:2002DYY001),2002年12月-2006年3月。

6.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语句法语用学(编号:95CYY02001),1999年12月-2002年3月。

姜玲,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外语学院副院长。2005-2006年度、2014-2015年度两次公派赴哈佛大学语言学系访学,2013-2018年任河南大学《外文研究》编辑部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开封市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各级各类项目11项,参与各级各类项目34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7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和其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47篇;获得科研优秀奖励1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代表性论文

1.英语复合疑问句,《外语教学》1989(3)。

2.从语境看行为主语译为状语从句的技巧(第二作者),《中国科技翻译》2000(4)。

3.系统对应说与乔姆斯基转换理论,《外语教学》2001(6)。

4.系统对应说与转化机制(第一作者),《河南大学学报》2001(3)。

5.英语联加状语的语篇功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

6.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读写交际课实验报告,《河南大学学报》2002(3)。

7.礼貌原则与构建和谐社会,《道德与文明》2008(2)。

8.“来”和come“去”和go对比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8(5)。

9.英国师范教育大学化的路径与启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10.原型模型论与原型范畴论对比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11.元伦理学视角下good的意义及其汉译研究,《伦理学研究》2017(2)。

12.《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句法学》介评,《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2)。

13.英语全称量词的语义语用分析,《河南大学学报》2020(4)。

代表性著作

1.《英语系统对应说研究》(第一作者),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英语句型的动态研究》(修订本)(第二作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建构世界共同体——全球化与共同善》(第二译者),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4.《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5.《英语句型转换大全》(第一作者),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系统对应理论的探讨和应用,河南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97。

2.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英汉隐喻句的认知研究,2007。

3.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河南省大学生翻译能力培养与评估体系建设研究,2012。

4.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汉语主宾不对称性对比研究,2013。

5.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生成语法理论创新研究,2019。

李香玲,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全国教育硕士优秀管理工作者,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标兵,开封市优秀教师。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要研究方向是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外语教学理论。

代表性论文

1.英汉语义重合实现句法成分联结的认知机制,外文研究,2019(03): 11-18+105.

2.网络新词群文化认知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120-125.

3.认知语法关照下英语形容词句式的语义概念化研究——以NP+BE+AP+TOVP构式为例[J].外语教学, 2011(02): 6-10.

4.形式/意义“非”对应性认知探究[J].中州学刊, 2011(01): 248-250.

5.李香玲.移就修辞格“移”与“就”认知透视[J].山东外语教学, 2010(06): 101-104.

6.李香玲.隐喻认知的文化透视[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121-125.

代表性著作

1.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独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构式语法研究(合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3.新编英语实用教程(编者),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教材项目,河南大学出版社,2021.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语义重合现象的认知语法研究(19BYY112)

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汉英语言中兼格“兼”的认知机制研究(12YJC740051)

3.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汉语兼语式的语义融合研究:认知语法视角(2010FYY011)

4.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英汉语语义重合的认知研究(2013CYY008)

5.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英汉语中语义重合的句法联结功能认知研究(2018BYY003)

马应聪,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体认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英语教学、英汉语对比研究等。近年来,论文发表于国内重要外语类专业刊物《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山东外语教学》等2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各级各类项目6项。曾多次荣获厅级和校级教学及科研奖,专著《英语非人称构式的认知研究》获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代表性论文

1.2020.《体验性心智、意义与理性;我们的身体如何产生理解》评介[J].外文研究, (2): 102-104+110.

2.2020.汉语成语的隐转喻分析——以含方位词“上〞“下〞的空间四字格成语为例[J].语言教育, (2): 79-85.

3.2020.汉语词汇语义构建的认知理据再探——基于语料库的“火"的语义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 79-84.

4.2014.认知语言学发展的新趋向——《认知语言学:趋同与延伸》述评[J].语言教育, (2): 92-95.

5.马应聪. 2013.空间位移动词的整合概念框架研究——以enter类动词为例[J].外文研究, (2): 29-34.

6.马应聪. 2013.空间位移动词的整合词汇化模型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 (3):9-14+104.

7.马应聪. 2013.《非人称构式:一项跨语言视角的研究》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 (2): 308-318 .

8.马应聪. 2013.英语现在完成进行体构式的研究回顾与分析——基于《认知语言学》期刊(2009)的分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 92-95.

9.马应聪. 2011.《认知语言学新方向》介评[J].外国语文, (1): 139-141.

10.马应聪. 2010.也谈荀子的语言体认辩证观[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3): 146-148.

11.马应聪. 2010.英语专业课程期末考试的信效度实证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132-135.

12.马应聪. 2009.论汉英句法差异对翻译实践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综合版),44: 119-121.

代表性著作

1.2020.英语现在完成进行体构式的认知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2017.英语非人称构式的认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 2020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非人称构式的认知修辞研究(2020CYY021)

2.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生命册》中语言与中原文化模型的互塑作用研究(2019-ZDJH-613)

3.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河南省公共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2018-JKGHYB-0018)

4.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英语现在完成进行体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SKL-2015-1491)

张珂,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应用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代表性论文

1.论《高级英语》中的修辞教学——以转喻和提喻为例,《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认知视角下汉语存现构式的语篇组合模式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3.论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文化误读现象,《中国报业》,2016(22).

4.认知语言学与历史词汇学研究的融合创新——《认知语言学与词汇演变》述评《外文研究》,2018(1).

5.英汉语隐现构式中消失类动词的认知对比研究,《语言教育》,2018(2).

代表性著作

《英汉语存现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2009,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解构视角下《高级英语》教学模式建构再思考,2012.

2.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高校英语师范专业高年级精读课教育文化模式建构的思考,2013.

3.假想式移动关系构式及其意义建构研究,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

4.年假想式移动关系构式的体验性认知阐释,河南省教育厅,2014.

5.新时期河南省高等院校文化战略研究,河南省科技厅, 2016.

李恬,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

代表性论文

1.李恬.边界移动与现代汉语动结结构的认知成因[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9(03): 53-60+159-160.

2.李恬.从心智视角看内隐教学与外显教学的协同效应[J].山东外语教学, 2014,35(02): 66-70.

3.李恬,牛保义,徐盛桓.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37(02):93-96.

4.李恬.指类句产生的基础及语用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01):156-158.

5.李恬.指类句生成的心智哲学视角[J].外语研究, 2013(04):5-9.

6.李恬.仿体对应和双关——自主-依存分析框架的新应用[J].外语研究, 2009(03): 19-24.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儿童指类句习得心理机制的实证研究(16CYY022)

2.第56批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汉语矛盾表达式研究的认知语用维度(2014M561501)

3.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指类句容错的认知机制研究(2013CYY007)

4.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中原少林武术文化的双语框架模式研究(2012B138)

杨书霞,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项科研及教研项目6项、获各级教学和人文社科成果奖4项,出版著作及教材4部,发表论文10篇,其中CSSCI及SSCI收录7篇。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师教育。

代表性论文

1. Chinese pre-service music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augmented reality-assisted musical instrument learning.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1 (12).

2. Toward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ducational Game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Sustainability,2021 (14).

3.高校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对Web 2.0技术的使用意向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0 (04).

4. Nurtur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t the tertiary education level in China: can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and gamification help?.Sustainability, 2019 (16).

5.国内语言学近十年研究热点识别[J].外国语文, 2018 (04), 87–94.

6.可视化分析视阈下的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198–204.

7.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assisted chemical education: Insights from elements 4D.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2018 (6).

8. Understanding learners’ use of augmented reality in language learning: Insights from a case study.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2018 (4).

代表性著作

1.《汉语动词性复合词研究》,2022,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思维导图超好用英语口语书》,2021,北京:宇航出版社.

3.《思维导图英语金牌入门》,2021,北京:宇航出版社.

4.《学术论文写作》2020,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 2019年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项目:技术、认知和社会文化视阈下的河南省职前英语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证研究。

2. 2019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高校外语教育研究。

申少帅,博士,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为英汉对比与翻译、认知语法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河南方言调查与研究。

代表性论文

1.辛永芬、申少帅,豫北中原官话的小称类型与语义功能, CLASW2022会议论文。

2.Shen, Shaoshuai. The Study of Content Restriction of Mandarin yǒu Measure Construction. In Yunfang Wu, Jia-Fei Hong, & Qi Su (Eds.): CLSW2017. Springer, Heidelberg.

3.牛保义,申少帅.《认知语法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2014)述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5): 788-793.

4.Shen, Shaoshuai, Lu, Bing & Zhuang, Huibin. On dou in Kaifeng Dialect. In Minghui Dong, Jingxia Lin, & Xuri Tang (Eds.): CLSW 2016. Springer, Heidelberg.

代表性著作

1.牛保义、李香玲、申少帅,《构式语法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0.

2.申少帅(译)《卓越教师工具包》.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0。(McGill, R. M. (2015). Teacher Toolkit: Helping You Survive Your First Five Years. London: Bloomsbury Education.)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基于原始语根假说的英汉词汇系统音义相似性比较研究”(2021CYY031)

2.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河南汉语方言调查·漯河”(YB1803A003)

3.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河南汉语方言调查·鹤壁”(YB1723A004)

俞琳,中共党员,博士,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外文研究》编辑部办公室主任、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会员、美国认知科学协会会员、《认知语言学著名讲座(系列丛书)》编辑助理、Cognitive Semantics编辑助理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事件语义学、类型学等。

代表性论文

1.Yu, L. (2022). Deconstruct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event integration model in a more hierarchical way.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10(3): 152-169.

2.Yu, L. (2022). Event Philosophy: Ontology, Relation and Process.Advances in Literary Study, 10(1), 120-127. doi:10.4236/als.2022.101009.

3.Yu, L. (2022). A Critical Review of “V + Dào” Construction in Mandarin. Open Journal of Modern Linguistics, 12(1), 9-22. doi: 10.4236/ojml.2022.121002.

4.Yu, L. & C., Yang. (2021). Positive psychology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ystem, 103(8): 1-3. SSCI一区。

5.Yu, L. (2021). An Event Integration Approach to Lexicalizations of Action Correlating Events—A Case Study of “V + Dào” Construction in Mandarin. Open Journal of Modern Linguistics, 11(3), 335-360.

6.Yu, L. (2019). So Similar, So Different – A Corpus-driven Method of English Periphrastic Causati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7(6), 263-268.

7.Yu, L. (2019). What Happened to “The King Had His Daughter Sent for” – A Multi-Perspective Approach to English Periphrastic Causative Construction. Open Journal of Modern Linguistics, 9(5), 343-353.

8.俞琳、杨朝军. (2022).融合与创新:大数据战略下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进展——第二届构式语法研究高层论坛会议综述.外文研究, (2): 23-28.

9.俞琳. (2021).相互事件语言类型学研究的多维考察.外文研究, 2021, 9(2): 8-18.

10.俞琳、李福印,2018,殊途同归:再论Leonard Talmy的语言哲学思想,《语言学研究》(第二十四辑),57-70页。

11.俞琳、李福印,2018,事件融合视角下“V到”构式的动补类型嬗变,《外语与外语教学》,第1期,72-83页。

12.俞琳、李福印,2017,《认知科学视阈下的动词表征和加工》(2015)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CSSCI检索),第4期,634-638页。

13.俞琳、李福印,2016,因果关系语言表征研究中的CiteSpaceⅢ对比分析,《当代外语研究》,第3期,9-15页。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现代汉语“V1-V2”复合词的事件融合过程及其认知机制研究》(2019CYY022)

上一篇:河南大学中原典籍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
下一篇:河南大学翻译理论研究所
版权所有: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技术支持: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