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首 页>>科学研究>>科研动态>>正文

外语学院学科发展特色及其优势

作者:
日期:2015年05月15日 00:00
浏览量:

一、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科研现状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教学体系和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教学、科研人才和其他专门人才,为国家的经济文化与教育事业发展和对外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现设有英语、翻译、俄语、日语、德语5个本科专业,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教学和科研机构有英语系、翻译系、俄语系、日语系、德法教研室、研究生教研室,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翻译理论研究所等;设有河南省出国人员外语培训中心、英语自学考试中心,承担着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的培训和考试工作;主办有《中学生英语园地》杂志。英语语言文学为河南省第一层次重点建设学科、省级名牌专业。在“2005中国大学各学科、各专业排名”中,英语专业在全国相同专业A++名列第5位,2007年名列A++全国第6位,2010年名列A++全国第6位。

二、学院学科发展特色

河南大学外语学科历史悠久,自1912年建校就有英、法、德等学科,张今、刘炳善、吴雪莉、徐盛桓、王宝童等名家齐集于此,薪火相传,形成了5个特色鲜明的学术方向:

1.认知语言学及语用学研究从认知视角对语言结构和意义的探索独树一帜,语用推理模型研究在国内外语界首创,已获系统性创新成果。认知语言学及语用学研究梯队合理,成果丰硕。

①认知语言学研究:河南省特聘教授牛保义博士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社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项;五年来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8篇,出版专著2部,部分研究成果被《语言文字学》转载,提出的“信疑假设”被《中国语文》等期刊引用。他从事的认知语法理论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受到该理论创始人R.W.Langacker教授的肯定;建立的“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被视为认知语法配价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②认知语用推理研究:被誉为语言学研究“常青树”的徐盛桓教授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他以心理实在论为基础建立的认知语用推理模型及对心智哲学框架下的语言认知研究,具有跨语言的应用价值。李淑静博士关于心理模型和逻辑规约度等方面的认知语用研究引起国内同行高度关注。

③语言哲学研究:刘辰诞教授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近5年来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14篇学术论文,部分成果被《语言文字学》和《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和摘登。他在专著《结构与边界》和系列论文中提出的“结构-边界原则”被视为句法结构研究的新视角。

2.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不仅在信息结构、功能语用和英汉句法对比方面的研究成效显著,而且将功能理论运用于文体学研究,为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的建构奠定了基础。语言评价理论研究是河南大学首先引入国内,现已成为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热点。

①功能语用学研究:张克定教授为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从语用、功能、认知等角度对句法结构进行多维研究,独具特色;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社科项目等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出版专著6部。

②功能文体学研究:徐有志教授为中国文体学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叙事文体学理论建构与英美文学教学综合研究”,出版专著《现代英语文体学》,发表“现代文体学研究的90年”和“有关普通文体学理论构建的几个问题”等系列论著,奠定了功能文体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③功能句法研究:杨朝军教授是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师,近年来在《现代外语》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厅级项目10余项,出版教材和专著7部,其左偏置结构研究是国内此方面较为详尽的功能句法研究成果。

3.翻译研究中的翻译哲学研究被誉为“可以看到中国译学的发展前景”,典籍翻译被认为“给世界打开一扇认知中国哲学的窗口”,得到了学界关注和好评。翻译研究源远流长,新时期更见辉煌。张今的西方美学史、科技史译著已成经典,其专著《文学翻译原理》作为“国内第一部研究文学翻译理论的著作(吕叔湘)”一直是众多高校必备教材。刘炳善深入研究并翻译了莎士比亚、萧伯纳等的作品,所译数十种文学著作精品迭出。学统赓续,蔚为大观,尤以以下的研究特色独具,优势明显:

①翻译哲学研究:蔡新乐教授专攻翻译哲学,近年来出版《翻译的本体论研究》等一系列专著近十部,被评为“在译论建设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建构了自己的独特的理论和范畴系统(杨自俭)”,“填补了翻译哲学方面的空白(《中国翻译》书评)”。

②典籍英译研究:郭尚兴教授的《中国文化史》是国内第一部对中国文化的原典系统译介综述的专著,其《汉英中国哲学辞典》被认为“文字准确、自然,由博返约,于约见博(张柏然)”。

③翻译实践与教学研究:姜玲等致力于翻译教学研究,与张今先生合著的《英语句型的动态研究》对于英语学习和英译汉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郭尚兴主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及杨黎藜编的《英汉互译教程》被很多学校用作教科书。

4.英美文学研究中的英国文学史和莎学研究有悠久传统,英国小说史研究和多视角的美国女性文学研究锐意求新。本方向在国内久负盛名,刘炳善的莎学研究影响深远,高继海等的英国小说史研究成果丰硕,英语诗歌研究对该领域体系研究有独特的贡献,女博士群体多视角美国文学研究涉及叙述学、美学、生态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视角丰富、新颖。

①英国小说史研究:高继海的英国小说史研究在国内独树一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一项,河南省社科项目三项,参与国家重点社科项目一项。近年来先后出版了《英国小说史》、《英国小说的流变》等5部著作,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②薛玉凤教授在美国华裔文学方面有一定的造诣,近年来特别关注相关传记文学的研究,是国内英语传记文学研究为数不多的学者之一。

③美国文学研究:关合凤、焦小婷、张玉红、李巧慧等组成的女博士群体关于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研究涉及生态学、伦理学、互文性理论、女性研究、黑人研究等,在国内有一定影响。该群体在《外国文学研究》等外语类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专著《方式即意义》获河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近十篇论文被人大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④莎学和英国散文研究:刘炳善带领英国文学史研究团队蜚声国内,所编教材《英国文学简史》多次重印,被列为十一五规划教材;莎学研究成果丰硕,《莎士比亚大辞典》在学术界反响巨大。另外,该团队的英国散文研究在国内享有盛誉。

⑤英语诗歌研究:王宝童主导的英诗研究团队在国内有很大影响,先后出版《金域音》、《金域行》、《金域荣》系列专著,对英语诗歌体系研究有特殊的贡献。

5.俄日语言文学研究的新闻文体研究、诗学语言学研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日本文学的大江健三郎作品研究独具特色。本方向曾参与《列宁全集》的翻译工作,积淀深厚。中俄新闻文体对比研究、诗学语言学研究已有长足发展;日本小说叙事学研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生态文学理论富有创新性。

①诗学语言学研究:周瑞敏、郭天相将俄罗斯诗学语言学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20篇,提出三种相关联的诗歌含义生成的认知结构模式,创新性强。

②日本小说叙事学研究:兰立亮对大江健三郎小说的文本叙事结构和特征进行了有效阐释,发表相关论文21篇,主持完成河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厅级课题5项。

③生态文学研究:杨素梅、闫吉青的《俄罗斯生态文学论》是国内第一部有关俄罗斯生态文学的研究专著,在《俄罗斯文艺》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近10篇,主持完成省、厅级项目3项,

④日汉篇章对比研究:郑宪信在日汉篇章对比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参加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5项,发表论文15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部。

⑤日本文化研究:孙文博士在日汉文化对比、日本小说文献研究方面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三、学院学科发展优势

1.本学科1981年获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获俄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准设立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获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设立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

2.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3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2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1人,优秀专家2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优秀教师2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

3.五年来发表论文407篇(外语类核心期刊83篇);出版著作59部,其中国家级29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2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英语)、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国家级教学团队(英语语言文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三个。纵向经费159.4万元,科研总经费430.4万元。接收博士后10人;授予博士学位26人、硕士学位181人。

各学科方向如下:

认知语言学及语用学研究

①本学科方向五年来发表论文82篇,其中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和《外国语》发表16篇,在国内名列前茅,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部,完成国家社科项目3项,在研1项,目前承担省部级及其他项目10余项。

②本方向现有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顾问1人,副会长1人,常务理事3人(占总人数1/5),理事1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

③本方向坚持语言学研究与语言教学改革相结合。牛保义教授主讲的《高级英语》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刘辰诞教授主讲的《英语语言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课。

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①近五年来,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3部,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目前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博士4人。

参与国家、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多项,杨朝军教授的《外语学院电视英语课件建设》通过省级鉴定并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现主持省级特色专业(英语)一项

翻译研究

①五年来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在研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其学术梯队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中青年学者已崭露头角。其中,王宝童是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郭尚兴为河南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蔡新乐任台湾唯一的译学刊物《广译》大陆版主编。

②翻译哲学研究:蔡新乐教授试图将译学研究奠基于现当代哲学之中,先后出版了《翻译与解构》及《相关的相关:德里达的“相关的”翻译及其他》等五部译学专著。他的《文学翻译的释义学原理》是海内第一本将哲学释义学引入译学研究的著作。他的《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更进一步,直接把译学与哲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③文化与典籍翻译研究:郭尚兴教授的中国文化史及中国哲学的英译研究目前在海内仍是独树一帜。他穷十数年精力,披沙拣金,先后出版了《中国文化史》(英文版)以及《中国哲学汉英辞典》。前者是系统地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叙事,对有关原典的译介综述;后者则是对中国哲学术语的翻译、界定。这两部专著都是他力图打破目前学界殖民化思想情结、反文化帝国主义而动的学思体现和集成;精思而体大,体大而用宏。相关的学术成果因其独到的创发而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好评。

本方向注重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相结合,拥有完备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在各个层面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培养队伍,可望为中原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英美文学研究

①本方向五年来发表论文86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1项;目前承担省部级及其他项目10余项,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

②英国小说史研究:高继海的英国小说史研究在国内独树一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一项,河南省社科项目三项,参与国家重点社科项目一项。近年来先后出版了《英国小说史》、《英国小说的流变》等5部著作,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③薛玉凤教授在美国华裔文学方面有一定的造诣,近年来特别关注相关传记文学的研究,是国内英语传记文学研究为数不多的学者之一。

本方向坚持文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英国文学选读》为省级精品课程;本方向所主持完成的美国文学多媒体教学改革成果得到广泛好评。

俄日语言文学研究

本方向五年来发表论文近百篇,30多篇发表在本学科高级别学术期刊上,多篇被各类文摘摘登,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8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及其他项目10余项。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4,梯队合理,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巨大。

诗学语言学研究:周瑞敏、郭天相将俄罗斯诗学语言学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20篇,提出三种相关联的诗歌含义生成的认知结构模式,创新性强。

日汉篇章对比研究:郑宪信在日汉篇章对比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参加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5项,发表论文15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部。

日本文化研究:孙文博士在日汉文化对比、日本小说文献研究方面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本方向坚持科研与教学结合,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套,一项省社科联教学调研项目获特等奖。

上一篇:河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获得科研资助
版权所有: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技术支持: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