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概况
德法语言文学研究所现有成员14人,均为法语和德语专业的青年骨干教师。自获批以来研究所积极开展科研、教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成员内部之间互相学习,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形成了共同进步的良好态势,近年来研究所成员职称和学历均获大幅提升。研究所成员将会结合专业特色,发挥小语种优势,继续申报各层次项目,争取在国家层面有所突破;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二、成员概况
(一)负责人简介
李英华,河南南召人,法国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C刊3篇。
1.《焦虑与困顿:从莫迪亚诺小说《星形广场》看二战后犹太幸存者的生存意识》,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3月被《社会科学文摘》转载,CSSCI)。
2.《潜藏的“犹太性”:蒙田的宗教本相》,载《基督宗教研究》。
3.《差异与联结:《星形广场》的互文策略》,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持项目多项,如:
1. 2020年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莫迪亚诺小说生存主题研究》,在研。
2. 2021年河南省本科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法语思政教学研究》,在研。
3. 2020年河南省教育厅项目:《星形广场》互文性研究,结项。
4. 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项目:后现代语境下莫迪亚诺“占领时期三部曲”的历史书写研究,结项。
(二)研究员简介
张晓晖,江苏盐城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文学、德国文化,已出版《德语单词分类联想记忆》等教材、译著4部,主持《意象符号视域下的艾兴多夫诗歌研究》等科研项目16项,发表《老子及其道家学说在德国》等学术论文20余篇,并发表《在不来梅寻找音乐家的踪迹》等文学作品300余篇。
侯景娟,女,陕西宝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德语近现代文学。
主要论文论文:
1.《对外文化传播与中国梦的实现》,2013/10《中国高等教育》(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独著。
2.《1950年代联邦德国文学场与君特•格拉斯》,2020/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中文核心),独著。
3.《“同情之理解”与“理解之同情”——从<六十年来的中国德语文学研究>谈起》,2020/4《中国图书评论》(C扩),独著。
4.君特·格拉斯《铁皮鼓》的象征意象与女性书写,2014/07《山花》(中文核心),独著。
5.新世纪以来德国君特•格拉斯研究概论,2014/05《山花》(中文核心),独著。
著作:
《德语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参编。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德日当代作家的二战记忆与文学书写比较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主持,2015-2020,结项。
2.君特·格拉斯小说艺术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主持,2013-2014,结项。
3.凯尔泰斯、君特·格拉斯、大江健三郎战争叙事比较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1-2012,主持,结项。
4.君特·格拉斯小说创作研究,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获一等奖),2014.5,主持。
常璇璇,女,河北唐山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德国文化与中德跨文化交际。
发表论文:
Forschung zu Deutsch-mandschurischen Nachrichten und Deutsch-chinesischen Nachrichten (德国学术期刊《Harvest》2018/6)
主持项目:
1. 2016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项目《文化标准理论在河南省高校德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已结项。
2. 2020年度河南省社科联项目《德国当代汉学家萧婷的“丝绸之路”研究文献译介》,已结项。
3. 2023年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德华日报>中的近代中国形象研究》,在研。
许明,男,河南省开封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1997年06月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2006年0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法国蒙彼利埃第三大学文化研究专业,现任外语学院法语教师。
论文:《奥诺雷·杜尔菲和他的《阿斯特蕾》》
项目:《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等。
李宁,河南鹤壁人,硕士、讲师,2009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为法语教学、汉法翻译等。
发表论文多篇,如:
1.《<论语>法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载《中外交流》2.《<小王子>中人物形象分析》 ,载《 中外交流》
3.《浅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载《视界观》
译著:
1.《我们一起说HELLO》,海豚出版社,2021.5
2.《卡斯波和丽莎:我们有办法》,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