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河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为河南省第一层次重点建设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之一。本专业于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获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本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名列前茅,现有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河南省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和河南大学特聘教授2人。本专业近年来已出版和发表一系列高质量的专著和论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赢得了国内外语界的好评。指导教师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有丰富的教学和指导培养研究生的经验,所开设的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前沿性,可以为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培养目标
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能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业务上应具有比较全面而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具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了解英美文学的主要流派和各时期主要作家的代表作品,掌握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并具有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比较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动态,具有运用语言学理论描写、分析和解释语言现象的基本能力;了解外语教学理论,熟悉外语教学法诸派别的理论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了解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有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具有扎实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学习年限
学习形式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习年限为三年。一年半年时间进行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全部通过考试,并完成教学与科研实践。一年半时间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四、专业与研究方向
1、英国小说研究
2、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
3、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4、认知语言学
       5、功能语言学
       6、语用学
7、应用语言学
8、形式语言学
五、课程设置
 |  |  |  |  |  |  |  |  | 
课程类型  |  | 课程名称  | 考核 方式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学分  | 授课 教师  | 
 |  |  |  |  |  |  |  |  | 
必       修        课  | 公共必修课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考试  | 统一安排  | 1  | 2  | 统一 安排  | 
 | 第二外国语  | 考试  | 统一安排  | 1、2  | 4  | 统一 安排  | 
公共基础课  |  |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基础与前沿 Theoretical Bases and Frontier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考试  | 54  | 1  | 3  | 高继海 薛玉凤  | 
 | 英语语言文学专题研究 Research on the Issue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考试  | 54  | 2  | 3  | 高继海 等  | 
 | 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 Research Methods and Academic Standard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考试  | 54  | 3  | 3  | 焦小婷  | 
专 业 基 础 课  |  | 英美诗歌 British and American Poetry  | 考试  | 54  | 1  | 3  | 王宝童 李巧慧  | 
 | 英美戏剧 British and American Drama  | 考试  | 54  | 2  | 3  | 高继海张玉红  | 
 | 英美小说 British and American Fiction  | 考试  | 54  | 1  | 3  | 高继海关合凤  | 
 | 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  | 考试  | 54  | 1  | 3  | 牛保义  | 
 | 系统功能语言学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 考试  | 54  | 1  | 3  | 刘辰诞  | 
 | 语义学 Semantics  | 考试  | 54  | 2  | 3  | 张克定  | 
 | 翻译理论 Translation Theory  | 考试  | 54  | 1  | 3  | 杨清平  | 
 | 文学翻译实践 Translation of Literature  | 考试  | 54  | 2  | 3  | 郭尚兴  | 
 | 典籍英译研究 Research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 考试  | 54  | 1  | 3  | 郭尚兴 侯健  | 
专 业 必 修 课  |  | 西方文论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 考试  | 54  | 2  | 3  | 孙晓青刘荡荡张璟慧  | 
 | 语用学 Pragmatics  | 考试  | 54  | 2  | 3  | 李淑静 李香玲  | 
 | 翻译批评与欣赏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Appreciation 
  | 考试  | 54  | 1  | 3  | 杨清平  | 
学术 活动  |  | 参加研究生学术论坛、 听取学术会议报告  | 1学分  | 
实践 环节  |  | 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 1学分  | 
选 
 
 
 修 
 
 
 课  | 专 业 选 修 课  |  | 莎士比亚研究 Shakespeare Studies  | 考查  | 54  | 2  | 3  | 高继海  | 
 | 詹姆斯·乔伊斯小说艺术 The Fiction of James Joyce  | 考查  | 54  | 3  | 3  | 李巧慧  | 
 | 亚裔美国文学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 考查  | 54  | 3  | 3  | 薛玉凤  | 
 | 美国非裔文学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 考查  | 54  | 3  | 3  | 焦小婷  | 
 | 美国传记文学 American Auto/biographical Literature  | 考查  | 54  | 2  | 3  | 薛玉凤  | 
 | 美国女性文学 American Women’s Literature  | 考查  | 54  | 3  | 3  | 关合凤  | 
 | 视觉文化与英美文学 Visual Arts & English Literature  | 考查  | 54  | 1  | 3  | 张璟慧  | 
 | 普通语言学 General Linguistics  | 考查  | 54  | 2  | 3  | 张克定  | 
 | 转换生成语法 Generative Grammar  | 考查  | 54  | 2  | 3  | 姜玲  | 
 | 英汉语言对比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考查  | 54  | 3  | 3  | 李香玲  | 
 | 语篇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 考查  | 54  | 1  | 3  | 杨朝军  | 
 | 文体学 Stylistics  | 考查  | 54  | 3  | 3  | 徐有志  | 
 | 外语教学理论 Theor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考查  | 54  | 3  | 3  | 王运河 李巧慧  | 
 | 语料库语言学 Corpus Linguistics  | 考查  | 54  | 3  | 3  | 王运河  | 
 | 翻译概论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 考查  | 54  | 2  | 3  | 姜玲  | 
 | 中国典籍英译实践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 考查  | 54  | 1  | 3  | 侯健  | 
 | 英汉文化对比与翻译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考查  | 54  | 3  | 3  | 李关学  | 
 | 典籍文本选读 Selected Reading of Chinese Classics  | 考查  | 54  | 2  | 3  | 郭尚兴  | 
补 修 课 程  |  | 语言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 考试  | 54  | 1  | 3  | 随本 科生  | 
 | 英美文学选读 Selected Reading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 考试  | 54  | 2  | 3  | 随本 科生  | 
 | 翻译理论基础 Theoretical Base of Translation  | 考试  | 54  | 1  | 3  | 随本 科生  | 
 | 英汉翻译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 考试  | 54  | 2  | 3  | 随本 科生  | 
公共选修课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学分  | 
 | 全校性综合素质、 创新能力培养类的课程  | 不计学分  | 
(注:各类课程开设门数、学时、学分允许在规定的基础上调整,但不能超过)
六、攻读学位的学分要求
   研究生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论文学分两部分,课程学分为研究生根据学科专业课程设置、通过课堂学习和课程考核而获得的学分,包括全校公共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补修课等课程学分及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学分;论文学分为研究生培养过程各环节所获得的学分,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学位论文。研究生必须根据培养计划通过课程考试或考查。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大于或等于70分 (百分制)方可取得学分,其他课程大于或等于60分可取得学分。
各专业总学分不低于 32 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 24 学分,选修课不低于 8 学分。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主要采取讲授、导师指导和研究生独立学习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注重启迪研究生的个人才能与智慧,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采取启发式、研讨式,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要使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活动和科研实践。突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研究生只有在政治思想合格、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均在75分或以上、第二外语水平达标的情况下,才能转入学位论文撰写。课程考核可采用书面考试或课程论文的形式。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和参加学术讨论及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了解本学科的有关研究情况和目前发展的动态,进行选题,写出选题报告,按照要求最迟在第三学期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并提交研究生指导组批准,然后按照计划进行论文写作。第六学期安排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应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内容与本人研究方向有关的论文,且署名为河南大学,方可申请答辩。
研究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要注意选择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课题;论文要用所学语言(英语)撰写,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论文应附有两千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论文评审和答辩,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