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追求与创新的路上
侯 健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十分荣幸能够参加外语学院2015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
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如今,同学们将带着各自的收获和梦想,彼此告别,启程,奔向生命的新阶段。这段求学岁月,也如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沉埋在记忆里,或许在未来某个特殊的时刻,再次被唤醒,氤氲,激荡。这是属于青春的一段岁月,有叛逆有迷茫,更有奋斗有热血;有成长的阵痛,更有阵痛后的觉悟和担当。不管怎样,告别,是一种纪念,为了更好地出发,为了不去遗忘。
我与大家,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同学,缘分不浅。一起在听力课上挣扎过,在写作课上切磋过,在翻译课上陶醉过,自主学习的时候尴尬过。有时候,我有激情,有创意,同学们点赞;有时候,我疲惫不堪,思维短路,同学们给出差评。庆幸的是,最后,工作还算完成得不错,同学们的认可,让我心安,满足。今天,同学们的角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们会渐渐脱离学生的身份,从享受教育服务的打分者,变成服务社会的工作者,成为由别人评价,被别人打分的人。校园外的打分者也许并不宽容,也许很苛刻,甚至故意刁难,打错分的事也常有发生;也许,你很幸运,受到某些熟识的打分者的照顾,获得比别人更好的平台,但生活的长路,总会遇到几个不相识的打分者,有时还正在人生的关键处。所以,要取得不错的成绩,求人不如求己,还需不断地磨练意志,刻苦学习,增强自己的素质。若要取得高分,更需大无畏的精神,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奋斗。走过去,海阔天空,猛回头,也会感叹自己的坚强和力量。王国维曾概括成大事者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上下求索;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在忘我中释放更大的能量;第三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修成正果的豁然开朗,风轻云淡。这三个境界是人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安顿生命的过程,不管是“望尽天涯路”、“消得人憔悴”,还是最后的“蓦然回首”,都有人强烈的追求和不断的创新在里面。
所以,我想说的是,人生的意义在于高尚的追求,而追求的关键在于创新。我们学校的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讲得就是追求,也突出了一个“新”字,校训出自儒家经典《大学》,《大学》还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都在强调吐故纳新,革旧迎新,因为事物的发展总会出现新的问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解决问题,永葆活力。习近平主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李克强总理倡导“万众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这些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当今的社会,有太多人放弃了创新,在各式各样的“抄袭门”面前,创新似乎变得不堪一击,就连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高校,也因抄袭而成为众矢之的。的确,创新意味着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域,探索未知,太累,太难,而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现成的资源,有那么多捷径可供选择。但是,创新自有其内在的魅力,那些资源或捷径终究是异己的存在,没有承载人作为创造者所灌注的感情和努力,也因此,它们只是完成任务的一种方法,不具有真理的意义,它们是“术”而不是“道”。创新之道具有普适性,不但可以作为人在任何情况下安身立命的凭借,人亦可从中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发现新的自我,创造新的生活,甚至感受人生价值和生命圆满放射的光芒。
同学们也许会说,侯哥儿,你端一碗鸡汤来送我们呢?现在,社会这么复杂,不拼爹能行吗?可是,如果我告诉同学们,我和我的许多同学,也就是你们的师哥师姐,都是这样的想法,你们会怎么想呢?我们这届本科生2005年毕业,今年正好是毕业10年。我比较幸运,毕业后保送上河大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留校,后来又幸运地读了博士。我们的年级长王勇,毕业投身商界,现在已经是公司经理,河大百年校庆时,他出资10万元设立奖学金,资助外语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据说,今年毕业10周年之际,他还将出资,这次要再加上一个零。俄语班的刘三学,我心目中永远的学霸,毕业后进入中国路桥做翻译,前几天在外语学院偶遇,他和他在大学同班的女朋友已经结婚,现定居北京,开车自驾游,来河大致一下青春。当年又黑又瘦的三学,现在白白胖胖,容光焕发,斜跨一个高端的佳能单反相机。我们这届,像王勇、三学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多是“苦大仇深”的“农二代”,拼的是实力,靠的是不懈的追求与创新,才使自己的日子“日日新,又日新”,也因为众多这样的人,我们的国家才能“日日新,又日新”。
生活从来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追求,就会迷失在路上,没有创新,就无法到达远方。希望同学们铭记“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希望同学们在追求和创新上,一直坚持下去;希望同学们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希望你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脚踏实地,收获成功。
谢谢大家!